第17章 深夜探监

刘大人和管家几人,此时正在书房外焦急地来回踱步。

那刘大人更是时不时便透过书房的雕花木楞窗,往书房里观望。

而此时的陈楚量则是一颗心都扑在了修补黄彩玻璃瓶上,两颗眼珠子几乎黏在了那花瓶上。

不知过了多久,陈楚量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修成了!

陈楚量把花瓶重新放进那用来保存的楠木盒子里,旋即起身拉开了书房门。

“刘大人,这花瓶修成了!”

还未等到陈楚量尾音落下,刘大人便带着管家急急忙忙的冲进了书房。

看着那花瓶,刘大人几乎可以说是热泪盈眶。

那花瓶已然被陈楚量修补好,断裂的地方被胶水粘起来,打眼一看,竟是没有丝毫纰漏,

刘志衡捧着那花瓶,宝贝不已。

“陈弟,某个今日算了得了你一个大人情!”

那老管家更是兴奋极了,立马跑出去找小厮张罗着就要放鞭炮。

刘志衡大手一挥,豪爽道。

“陈弟,今日恁个便莫要回去了,某好好犒劳恁个一番。”

陈楚量看着刘志衡激动的神情,一时不忍心拒绝,便应了下来。

陈楚量拜托小厮去给范流朱捎了个口信,便在刘府等了下来。

当晚的晚宴,刘志衡喝了个酩酊大醉。

他醉醺醺扯着陈楚量便要跟他结拜,陈楚量却是哭笑不得,赶紧把刘志衡从自己身上推开。

酒过三巡,刘志衡终于想起来自己和刘志衡的约定,他笑眯眯地说道。

“今日里某已经和大理寺打了招呼,恁个一会儿去便是,自然会有人带你去见范大人。”

陈楚量满意地点点头,招呼了陈大虎几句,便要独自前去大理寺。

没想到就在此时,那管家追了过来。

管家塞给陈楚量一个木盒子,小声吩咐道。

“这是刘大人嘱咐某给恁个的报酬,恁个只管收下便是。”

陈楚量大方的收下,揣着便往大理寺而去。

到了大理寺,陈楚量寻了个值夜的小吏,便得了允许,被带着前往大狱。

此时亦是快要入秋,这牢里闷热潮湿,蚊虫乱飞,让人透不过气来。

不知走了多久,那小吏终于在一间牢房前停下脚步。

“这位大人,便是这儿了。”

那小吏权把陈楚量当成有头有脸的人物,撂下话后便恭恭敬敬的离开了。

陈楚量内心很是兴奋,他几乎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这可是自己前世从小到大的偶像、宋朝无人能敌的忠臣。

今日自己便可以一睹真容,和这位明臣见面了!

陈楚量走进牢房,四处打量着。

范仲淹此时裹着一床相对干净点儿的棉被,靠在墙角酣然大睡。

这牢房里几乎没有什么青苔,算得上是较为干净的一间了。

陈楚量用目光细细描绘着范仲淹面部的轮廓。

这位名留史册的大功臣,额头方阔,双目炯炯有神,嘴唇虽薄,却是一副公道憨厚的模样。

只是因着在牢里吃了苦头,此时范仲淹的双颊深深地凹陷了下去。

似乎是察觉到有人来了,范仲淹抬了抬眼皮,这才发现自己面前竟然站了个陌生人。

范仲淹有些疑惑,这人绝非和自己打过交道,也并非前来探监的狱卒。

难不成是朝廷治了自己的罪,前来找人发派自己不成?

范仲淹咬紧了牙,睁开眼,蓦然站起身来。

“恁个是何人,又是缘何出现在此?”

陈楚量一惊,这才恭恭敬敬的说道。

“范达人不必惊慌,某个只是个小小工匠罢了。某个敬仰范大人的英明依旧,托了流朱姑娘的愿,特地前来探望您一番。”

看着范仲淹半信半疑的神色,陈楚量掏出了那块范流朱给的玉佩。

看见玉佩,范仲淹一把拿过去,细细地端详着。

“范大人,半月前,某个恰巧遇着前来告御状的流朱姑娘,某个看她姑娘家在这汴梁形单影只,便收留了她。这是流朱姑娘给某的信物。”

听到陈楚量如此说,范仲淹的脸色才缓和了些许。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愁容满面。

“唉……流朱这傻姑娘,作甚么来为我这一把老骨头冒险!”

“多谢这位恩公救了某个小女,来日若有机会,某个定然带着流朱亲自登门道谢。”

陈楚量摆摆手,这才安慰道。

“范大人,这掌管大理寺的刘大人心肠慈悲,您不必太多忧心。”

接着,陈楚量一席话,却是让范仲淹瞠目结舌。

“范大人,某个有一事不解,”

“范大人您既然是因着治水一事前来汴梁,初来乍到这洪水便淹了堤,恁个若是执意想要争辩几句,也能躲过这被牵连的罪状。”

“可您却是硬生生咬牙受了这苦,待在这苦寒之地等待发落。”

“再加上那些个落马的官吏纷纷拼死拼活也要拉您下水,大人您可是发现这治水一事,官场中有着蹊跷不成?”

陈楚量微微仰头,观察着范仲淹的微表情。

他清清楚楚地记得,这范仲淹之后被平反之时,朝廷另算了范仲淹另外一件功劳。

这功劳,便是查出了这汴梁治水官们里通外合、贪墨治水金银之事。

此事牵连之大,甚至和当今朝廷里许多要臣都有着关系。

如今结合着范仲淹入狱的重重细节,陈楚量突然想明白了各种利害。

待到最后一句话尾音落下之时,范仲淹已然变了脸色。

陈楚量知道,自己定然是猜对了。

范仲淹眼中划过一抹狠厉之色,他肃青着脸,和陈楚量静静对视着。

过了良久,范仲淹这才放松下来,开了口。

“这年轻人,恁个说得不错,某个确实是发现了些许端倪。”

“只是某个势力薄弱,当今这朝廷里又是鬼影重重,某个担心传捷报会送不到九重天手里,这才不得已主动入狱,以便给当今圣上提个醒。”

“只是某个没想到,某个机关算尽,竟还有后生能参透其中之道。”

看着范仲淹花白的鬓角,陈楚量感叹万千。

亲身入狱,只为还世道公正。

这范仲淹不愧是名臣!

目录